沃尔玛连续闭店,超市行业是否走向凋零?
来源:重庆热线 发布时间:2017-04-17 17:23
近来新闻头条在朝鲜战争危机和知名演员感情闹剧之外,国际零售业巨头一天之内在同一城市关闭两家门店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根据报道,4月11日,在无征兆的情况下,沃尔玛位于合肥胜利路和马鞍山路的两家门店先后发布停业公告,报道中连两家门店员工都大呼“太突然”。
本次闭店也已经不是沃尔玛在合肥的第一次收缩,从2013年开始,沃尔玛在合肥市场的门店数量已由鼎盛时期的8家,缩减到仅剩1家还正常营业。根据早期报道,针对国内市场,2014年沃尔玛就表示“受零售通缩压力影响,将关闭约中国30%门店”,同时据不完全统计,2014至2016年沃尔玛在中国的门店关闭数量分别为16家、1家和11家,也确实印证了早先关于门店关闭的计划。虽然同期有其他数据显示沃尔玛依然有两位数以上的新开门店,但是在国内市场依然给人们带来收缩发展的感觉。
沃尔玛在国内市场的门店收缩局面并不是个例,同样是外资零售巨头代表的家乐福也正按部就班缩减门店,从2013至2016年,家乐福在国内市场共关闭了超过30家门店,其中2015年当年关闭的门店数量就达到了18家,而新开门店脚步则较沃尔玛而言放缓很多。
超市行业怎么了?
对于这些零售业巨头的闭店事件,无论是关闭门店本身给周边百姓带来的切身感受,还是经过媒体渲染之后制造的一种别样的气氛,似乎零售业中的超市板块出现了一种衰退的迹象。但好在事实并非完全从媒体中看到的这样悲观,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研究报告显示,国内超市行业的收入规模从2005年开始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虽然受行业饱和度的影响,环比增速呈下降趋势,但行业毛利率基本保持了平稳发展。在这种局面下为何又会出现上文所提到的闭店风波,这要从超市行业的几种截然不同的门店形态说起。
曾几何时人们的大部分供给还是菜市场、小卖部的时候,一种集万千商品于一处,并且可以供客户自行挑选的零售集合体出现在了公众面前,而随着港澳及外资企业进入零售业,一种犹如百货商场般规模的大卖场模式再次令人眼前一亮,满足着人们生活中大部分对食品、日用品的需求,甚至挤垮了一些早期的小超市的生存空间。然而这种大卖场的模式随着2005年之后市场租金和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变得不是那么容易经营,同样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在统计了2014-2016年1季度的相关数据之后,人力成本和租赁费分别占到了超市成本总额的40%和20%,领衔于各类成本支出,且人力成本和租赁费均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对于超市行业并不能取得商场等零售业其他子行业利润率的同时,大卖场却要付出商场般规模所带来的人力成本和租赁费,是使得当前大卖场模式在国内市场变得不如往日般风生水起的重要原因。对此有专家解读,同样的大卖场模式在国外多开立在城市周边地带,人们多选择驾车前往,而为了适应国内市场的需要,多数大卖场开立在了城市的中心地带和核心商圈中,这无疑提高了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
在大卖场模式渐显颓势的同时,一种灵活的便利店模式在市场上备受推崇,以日本7-Eleven为代表的的便利店在国内大型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开立起来,7-Eleven的经营模式和理念成为了当前管理学研究领域活跃的话题。有研究机构将便利店增长的秘诀归纳为“灵活的加盟机制”、“独特定位的自有产品”、“鲜食、快餐对整体销售的互补和带动”等诸多之前传统超市所不具备的新特性。同时便利店的小而多的开立,使人们的购物更加便捷,有一种很生动的比喻,这种便利店解决了人们“会因为找一瓶洗发水在里面走上3000步,为给一盒鸡蛋结账排上20分钟的队”的困扰,同时方便的快餐供应,甚至在写字楼之间挤占了原本属于餐营业的部分江山。
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什么事物是可以超然于网络之外的,互联网+的概念也在超市行业悄然兴起,随着天猫超市、京东超市等一批可以做到上班下单,下班收货的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模式的运营平台的宣传,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尝试这种并不需要付出太多额外金钱,但是可以大大节约时间成本的线上购物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互联网将一个个孤立的超市、药店、水果店中的商品直接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消费者浏览一个界面,就是在同时逛数家店铺。
除此之外,一些主营高端商品,定位于高端消费人群的会员店、高端品牌店也受到了人们的认可,超市行业正在向着定位更精准的道路差异化的发展着。
业内巨头们在做什么?
对于超市行业的新变化,如沃尔玛、家乐福等传统零售企业怎么会察觉不到,各方皆已早早布局,在2014年家乐福就尝试性地在上海开立了第一家便利店形式的新超市“Easy家乐福”,在约250平米的经营场所中销售5000种左右经过精挑细选的商品,并同时提供餐饮服务。同时在2016年底成立新的家乐福(中国)超市投资有限公司,新公司负责人为家乐福便利店项目负责人,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家乐福将发力便利店业务的新信号。据统计,截止2017年初,Easy家乐福的门店数为25家,虽然按照家乐福中国区高管“2016年底Easy家乐福的数量将达到35到40家,并在2017年进入上海以外的城市”的设想还有一些差距,不过我们多少看到了家乐福转型的开端。
而与家乐福不同,沃尔玛将新业务的重点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沃尔玛很早就持有京东的股份,并且通过2016年底的增持行为,将自己在京东A类普通股的份额增加到了超过10%,并额外投资“达达”城市物流平台及“京东到家”生鲜O2O平台。同时“沃尔玛全球购”和“山姆会员店”也进驻京东,推动自身的互联网化发展。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沃尔玛中国区高管直接表示“将继续推进与京东的战略合作和全渠道发展,为顾客提供线上购物、送货上门、移动支付等多种解决方案,提升线上线下无缝连接的顾客购物体验”。
与沃尔玛、家乐福这两家国际零售业巨头一道,以永辉为代表的本土新势力也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永辉旗下高端品牌“Bravo YH”在2016年拓店48家,虽然发展情况还有待观察,但这已经成为市场上一颗闪耀的明星。
可以说当前的闭店风波并不是超市行业衰退的信号,恰恰相反是众多零售企业转型的写照,我们应高兴地看到在原有传统售卖模式的基础上,衍生、进化出了多种多样的新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在提供社会整体商业效率的同时,也更精细化地填补着我们物质生活的需求,我们有理由去坦然面对眼前的闭店,因为这正是新希望的起点。
重庆新闻摘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