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有气质的淑女,都懂得好好爱自己
来源:重庆热线 发布时间:2017-05-24 17:46
大部分70后80后女性的记忆里,都有一部亦舒小说。作为随身标配的必备良药,每每看到痛处,总忍不住咬牙切齿一番,发誓要活成下一个玫瑰、蒋南孙、喜宝……
在亦舒笔下,“玫瑰们”独立聪慧,自爱自强,看破人间冷暖;“蒋南孙们”即便感情受伤,也能淡然一笑,恩仇尽消;而“喜宝们”,要有很多很多的爱,没有爱,则要有很多很多的钱,再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毫不夸张地说,亦舒影响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城市女性。在城市里,一群年轻、骄傲、有见识、有胆量的女孩们,以亦舒为武器,活了下来。
有很多人拿她和张爱玲比较。大概因两人都太懂女人,又都心高手辣。事实上,亦舒正是张爱玲的粉丝。她的文字里,有太多师承张爱玲的地方。
亦舒小说把香港和海外的亦舒迷看得如痴如醉。在大陆,还有一大群奉她为女神的崇拜者。这些人,叫她亦师太。其中,不乏很多男生也极爱亦舒,比如:
林夕:亦舒曾是夕爷的枕边书,病榻之时,每晚一本。虽很晚才开始读,却从中学会了许多人情世故的简易写法,应用到歌词上。难怪夕爷的很多歌词歌名,都非常“亦舒”,一首《亦舒说》更是最直接的致敬。
张国荣:1988年《ELLE》杂志采访他时,问“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籍?”哥哥答:“时装杂志、大明星自传,间中亦会看小说,曾有一段时间百无聊赖,我特别钟情于亦舒的小说……”
黄伟文:同夕爷齐名的黄伟文也深爱亦舒,不但写词上受亦舒影响颇深,甚至亲自写信给亦舒,恳请她赐几句随笔作序,圆一个多年心愿。
蔡澜:作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对于亦舒的书,常常「拿到手里就放不下来,非一口气读完不可」 。他与亦舒的通信集《给亦舒的信》,亦曾被众人津津乐道。
亦舒小说同名改编电视剧《玫瑰的故事》里的张曼玉、周润发
今天,谈论亦舒的人不多了,但亦舒却用300个现代感极强的故事,深刻而长远地影响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读亦舒,收获人生箴言
去年1月,70岁的亦舒发表了她的第 300 本作品。算下来,平均每年要出5、6本!然而,比高产更难得的是亦舒作品一如既往的含金量。
好在哪里?林夕一语道破——读张爱玲和亦舒,性价比最高,一翻一字金句。
是的,读过亦舒的人必得承认,亦舒简直是最高级别的金句达人。她最厉害之处,在于总能一语戳中人性、世情与名利场的七寸,简单痛快、狠辣漂亮又不失智慧,比如:
“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玄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她没有自卑感。”
“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亦舒上杂志接受专访
平凡的字眼到了亦舒手里便成了奇句。更难得的是,她惜字如金,生活中你难以放下的人,难以放下的事,在她笔下寥寥数语间世事洞明,看破也说破,烟消又云散。
亦舒小说同名改编电视剧《流金岁月》里的张曼玉、钟楚红
亦舒纵横江湖数十载,靠的不是300个故事,也不是脍炙人口的无数毒舌金句。就像黄伟文所说:我爱亦舒是因为里面具有一种看透世情而产生的大智慧。隐在曲折情节后饱含智慧的只言片语,才是亦舒宝刀不老的真经。
读亦舒,精炼世俗人情
所以,有人将亦舒小说视为“言情小说”,实在有失偏颇。准确地说,亦舒写的是“世情小说”,字里行间皆是人情世故。
因此,比起那些充满谎言、不切实际的言情剧,亦舒真正的杀手锏是价值观,如何面对生活,面对异性的价值观。
说白了,现代女性所颂扬的诸多生活观和婚恋观,最初都由亦舒在小说中以“反叛”的姿态提出,并一度引发巨大争议,而后又逐渐被人们接受、称赞,甚至推崇备至。
是的,亦舒就是这么一个顽固的实用主义者。每个成长中的女子都应该读一读。在她的书里,你能读到她的恋爱哲学,看到见识与格局,学到人生是一场体面,明白要做就做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