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歌2017春拍:董寿平红梅苍松“暗香浮动”
来源:重庆热线 发布时间:2017-06-12 17:02
原标题:北京九歌2017春拍:董寿平红梅苍松“暗香浮动”
预展时间
2017年6月20日—21日
拍卖时间
2017年6月22日
展拍地点
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3号万达广场C座)
专场设置
中国书画一
铭杰藏画专场
听涛斋藏重要中国书画专场
中国书画二
名贵珠宝与翡翠品鉴
LOT 601
董寿平(1904-1997)暗香浮动
1985年作纸本设色镜心
款识:乙丑春仲偶用旧藏皮纸信手写此不什工拙也。董寿平。
钤印:董寿平、寿平书画
著录:《书画大师董寿平·绘画卷》P50-P51,五洲出版社,1999年。
DONG SHOUPINGFLOWERS
69×114cm约7.1平尺
在近现代书画大师中,董寿平最擅梅花,后人以之命名为“董梅”。董寿平画梅花,早期师法元代画家王冕,以画墨梅为主。中年以后变法,从写生入手,深入的观察了梅花生长的过程,取梅树枝干的轩昂挺拔之态和傲寒不屈的性格作为创作的依据,不断创新,有许多佳作传世。50年代时他喜作粉梅,自染褐色宣纸作画,或用洒金纸作画,焦墨枝干、粉红花瓣、对比鲜明、光彩照人,大有古艳寒香的情趣。60年代后,再创繁枝密萼、绚丽夺目的“朱砂红梅”,朵朵梅花各有姿态,花瓣的正、反、侧、合各具其趣,涂点婀娜多姿的花蕊,犹有寒香扑鼻之感。董寿平画梅花时,先用大笔蘸焦墨画出梅树的主干及小枝,同时又注意留出画梅花的空白处,笔势虽中断,但续画时仍保持前进的笔力和墨色,再用焦墨或淡墨皴出树干的树皮纹路,显出树干的阴阳面而又有立体感。他有独特的画梅花瓣的画法,用旋转的笔锋画出花瓣,水分掌握适当,使之透明、鲜活、浓淡相宜、质感强烈。
此件《红梅》便是董寿平“朱砂红梅”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图中梅树先用大笔醮焦墨画出主干及小枝,断而若续地留出花朵空白。又用稍有旋转的笔锋合着朱砂画出花瓣,水份掌握适当,透明、鲜活、浓淡相宜,质感很强。所作侧花更是巧妙,第一笔横出成侧面,第二、四笔是稍侧的花瓣,第三笔则是正面的花瓣。枝头朱梅或含苞待放,或吐艳怒开,都有不同的形态。构图布局取法王冕,力求塑造繁花满枝的梅树形象。梅花的安排有如围棋布子,点点红梅均占得有利位置,以繁密取胜,又能不因繁密而乱其章法,位置经营精心巧妙。
观此《红梅》,朵朵梅花各呈姿态,花瓣的正、反、侧面各合其趣,老干虬枝盘曲遒劲,涂点花蕊婀娜多姿,凝视画面犹有寒香扑鼻之感。
LOT 602
董寿平(1904-1997)云壑松风
1980年作纸本设色镜心
款识:庚申夏初,董寿平写。
钤印:寿平、董寿平七十以后作
著录:《书画大师董寿平·绘画卷》P24,五洲出版社,1999年。
DONG SHOUPINGLANDSCAPE
直径:93cm约6.0平尺
云壑松风创作于1980年,正是董寿平绘画巅峰时期。董寿平以黄山的奇峰老松为素材,以黄山的云雾变幻、山势的起伏跌宕、峻峰怪石的经营为主,不拘泥于一峰一石的形似,而求整幅气势的统一。画黄山而非黄山,非黄山而似黄山;凝视其画,先觉气势雄伟而引人入胜,渐觉山谷生风,风动而云起,云随风涌而成雾,雾随气变而峰现,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仿佛身在画中,为之心旷神怡,遐想于画外。这也正是其精妙之处。对于黄山,董先生有自己的见解和观察方式。195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邀董寿平去黄山及富春江一带旅行写生,他是观察多于写生,常坐在黄山顶上静看云雾的变化、奇松怪石的生长特点,逐渐认识黄山的特点是什么。黄山的山峰是由花冈石组成的,石纹多为直线条,少有横线条。黄山上的松树不是生长在土中,而是生长在石隙中的,土少、水少、生长缓慢,因此长不高,松针也短壮。山风促使黄山松树短粗,形态奇特,横枝舒展而平缓修长。由于环境的影响,使松树往向阳的一面生长,这就构成黄山松的特点。黄山云雾,倏忽万变,千古以来绝无重复,神鬼莫测。在黄山上刚一动笔,则又变化无穷,有云雾衬托才能显出山峰的深邃幽美。董寿平画黄山是概括黄山的意境,在经营位置上,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黄山,但又不是黄山的某一处景色。就知道这是黄山,但又不是黄山的某一处景色。用山和松的虚实远近景物去显出空白,看后感到峰后有峰、山外有山、空虚处还蕴藏着许多奇境在呼唤你,这样去画黄山其情趣才能无穷无尽。
LOT 606
范 曾(b.1938)、董寿平(1904-1997) 既见君子
纸本设色 镜心
款识: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先贤董公寿平写竹,十翼范曾补成,时在戊寅秋日。
钤印:范曾之印、十翼还甲年也、略通古今之变
著录:《书画大师董寿平—绘画卷》P69,五洲出版社,1999年。
FAN ZENG、DONGSHOUPING CHIKEN
178×96cm 约15.4 平尺
淋漓酣畅洗尽铅华
蓄芳于严冬而竞放于春风的梅花,可远观而不可近亵。元王冕以淡墨写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留下充盈乾坤的清气。董寿平先生不让先贤,同样以水墨挥写暗香浮动的梅花,淋漓酣畅,洗尽铅华。在当今以浓艳华丽之笔画梅的世风中,可谓一枝独秀。
从古而今,画梅者相望,而得梅之神韵者几稀。近代有陈少梅者,是其人焉。陈少梅这梅萧疏清寂,宛似陈先生年少脱颖,观者味其林下清风,故有“少梅”之称;而董公之梅则苍劲古拙,老枝披纷,世人誉之为老梅。董陈二人素有深谊,天公妒才,“少梅”英年早逝,“老梅”则犹健在,我对他们两人的梅花,则同样深为赞赏,以为近代无过其右者。
宋、元以降,画竹名家辈出,文同之劲挺,顾安之严谨,夏昶之繁茂,李方膺之简约,可谓各擅胜场,董公之竹苍润率直,笔力雄健,若书法中之行草,意在笔外,其凛然当风之势,令观者肃然而生敬意。这正是身为中国画坛之重镇、山西书香世家出身的大画家董寿平先生的人格写照。
以画兰而名于世的画家,有哀叹国运蹇促的郑所南,有寄意幽谷清风的郑板桥。
董公之兰摇曳多姿,绵里藏针,充满坚韧不屈的力度,真正花中君子,先生对兰情有独锺,也是颇得屈子楚韵骚风之深旨的。
黄山自古为画家范本,新安画派那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笔情墨趣已名垂画史,董公继起,融汇古今,直抒胸臆,以跌宕排埼的笔墨,状黄山层峦叠嶂,意气风发,如自揭须眉,那高洁挺拔的青松,静观着世事沧桑;那飘渺无涯的烟霞,述说着盛衰幻化,这些画面在显现着董公不同凡俗的胸怀,也是他赢得众人尊敬的原因所在。
关于文人画,吾姑祖陈师曾先生早有高论,以余管窥锥测之见,以为所谓文人画,必须具有文人之识见,文人之襟抱,文人之情趣。只有那些学养丰富、内质卓绝的人物,才能当得起文人画之雅号。每每面对董寿平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崔嵬的黄山,碧翠的修竹,清幽的蕙兰和傲骨的寒梅,我都能感受到心灵的颤动,在陶醉之中,我们分明悟到了文人画的真髓。
—摘自《书画大师董寿平》( 绘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