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论文发表数居世界第一产业化落地快基础发展较薄弱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05-25 07:19
东方网记者解敏5月24日报道:《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今日在2019浦江创新论坛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论文数居世界第一,产业化落地快,但基础领域发展较为薄弱。
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报告显示,2013-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文献产出共30.5万篇。其中,中国发表7.4万篇,美国发表5.2万篇。美国人工智能论文引文影响力(FWCI)、PCT专利数量、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等指标都居全球第一,整体实力领跑全球。中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居全球最高,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居全球第二,但引文影响力指标(FWCI)相对落后。英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总被引次数、企业数量、融资规模等指标排名第三,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也具相当实力。以色列虽然论文和企业数量不多,但论文引文影响力指标(FWCI)以及产学研合作指标突出。
中国人工智能引文影响力(FWCI)等体现科研质量的指标总体上与美国、以色列、英国等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与此同时,中国人工智能论文质量近年来进步较快,近十年来论文引用指标呈持续上升趋势。全球居前1%的人工智能高被引论文中,中国已居全球第二。然而,如果从更高质量的全球高被引前100篇论文来看,中国与领先国家差距拉大,中国只有16篇高质量论文,落后于美国、英国居全球第三位。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快 基础领域发展较薄弱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加快推进,正在为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社会服务领域应用场景丰富,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落地加速迭代提供了条件。同时,《报告》也指出了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引文影响力等体现科研质量的指标方面还较落后,在共性技术平台、芯片处理器等企业数量较少,基础层领域发展相对薄弱。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正在由学术界驱动转向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驱动,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然而,从数据上看,中国人工智能校企合作论文比例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人工智能学术研究仍以高校为主,与企业的结合程度较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企业在科研项目中的参与程度较低,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开展的人工智能科研活动仍有待加强。
自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以来,全国已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了26项人工智能专项政策,并提出了各自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快推进,全国30多所高校成立了AI学院,75所高校自主设置了89个人工智能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人工智能进入高中新课标,第一本高中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出版。人工智能企业通过与研究型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院、研究中心等方式加速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成长,多层次AI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