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重庆热线 > 行业资讯 > 正文

姜超:未来10年,中国经济靠什么增长?

   来源:中华网    发布时间:2019-10-09 18:13

细数过去的7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多项指标全球领先。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过去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主要有人口红利、城镇化以及加入WTO带来的全球化等动力的支撑,但是目前这些红利都面临拐点,未来中国经济靠什么发展?

从人口红利到工程师红利

首先第一个挑战就是人口红利的消失。

在经济学上,通常把15~64岁的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高速发展,背后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在上个世纪60到90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而在2014年,2000年左右出生的人口开始加入劳动力大军,而这批人口的数量远低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甚至抵不上每年变老的人口数量,这就使得我国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在2014年以后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而我国的就业人口增速也逐渐降至了零增长,甚至在2018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这意味着简单的人口数量变化已经不再能贡献新的经济增长,人口的数量红利已经消失。

但是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然也会打开一扇窗。

目前美国的出生率也仅为11.8‰,韩国、日本和德国的出生率也都在10‰以下,但是并不妨碍其保持发达国家的地位,尤其美国、韩国和德国的经济增长并不算慢。这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投入到教育的资源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这使得其劳动力生产效率更高,从而可以享受更高的人均收入。

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数据,截至2017年,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2.1、12.8、13.4和14.1年,显著高于全球8.6年的均值水平。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20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2000年时,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不到100万,而在2018年,我国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超过了1000万,包括75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218万成人高校毕业生,以及195万网络高校毕业生。

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已经从1980年的0.3%升至2018年的11.4%,同时我国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也从1982年的5.2年升至2017年的9.2年。如果保持目前每年1000万大学生毕业数不变,我们测算到2030年时,我国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将上升至21.4%,同时我国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将上升至11.2年,平均每年上升1.5%左右。

也就是说,虽然我国的人口数量红利消失了,但由于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从而带来了新的工程师红利,这其实就是人口的质量红利。

从城镇化到城市化

第二个挑战就是城镇化的放缓。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仅为1.7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17.9%。而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有6.6亿农村人口进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了41.7%。

劳动力在农村从事的主要是农业,在城镇则可以从事工业和服务业,而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出效率远高于农业。在过去40年,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人均产出大约是农业的5倍到6倍左右,因而随着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城市,首先带来的是生产效率的提升。

另一方面,劳动力在农村处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状态,只需满足衣食等基本需求。但是在劳动力进入城镇以后,会带来住行等升级需求。在过去20年,城镇化带动了房地产和汽车两大行业的大发展。

但是到了201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升至8.3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升至59.6%。从国际经验来看,城镇化率达到70%~80%左右将会进入成熟期,这意味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将步入尾声阶段。

虽然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3.4%,这意味着有2.2亿人口常住在城镇,但是户籍依然在农村,因而无法在城镇安家,其住行和教育医疗等服务需求都会受到影响。

2016年10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提出要全面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2018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进一步提出,Ⅱ型大城市(100 万~300万)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Ⅰ型大城市(300 万~500万)要全面放宽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这意味着除了北上广深等4个建成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以及武汉、重庆等10个建成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以外,包括西安、哈尔滨等在内的13个Ⅰ型大城市的重点群体落户限制将全面取消,包括乌鲁木齐、贵阳、石家庄、福州等在内的65个Ⅱ型大城市的落户限制将全面取消,而剩余的5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的落户限制也将全面取消。

与此相应,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也将步入新阶段,从发展中小城镇转到发展大中型城市。

在过去的40年,我国发展最快的是中小城镇。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县级以上城市的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72个,增长2.5倍;而同期建制镇从2176个激增至21297个,增长了近9倍。

但是如果未来全面放开县级以上大中型城市的落户限制,由于城市拥有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其户籍的完全放开将吸引人口从农村和乡镇流入,农村和乡镇人口或将持续萎缩,而大中型城市有望继续扩张。

从外贸加工到内需创新

第三个挑战来自于全球化的逆转。

在经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接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之后,全球都对战争和冲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而全球化开始大行其道。随着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以及世界贸易组织(WTO)等的相继成立,全球各国都开始降低关税税率,从而推动了全球贸易的持续发展。

而我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在2001年正式加入WTO,从而搭上了全球化的顺风车,对外贸易的大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工厂。

对外经贸一方面帮助中国引进了稀缺的资金,2018年底,我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60725家,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492亿美元。而外商直接投资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最近两年外商投入信息软件业的资金也大幅上升,外商对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的投资也带来了技术外溢效应,使得中国企业得以模仿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对外经贸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从对GDP增速的贡献来看,过去40年净出口贡献的GDP增速平均只有0.15%,但是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绝不止于此。201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仍有34%,2006年最高曾达到63%。

靠外贸扩张以及模仿技术来发展经济的时代已经落幕。而新的希望在于拥抱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

我国有着近1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目前消费占GDP的比重刚刚超过50%,其中居民消费占比仅为40%,相比之下美国居民消费占比高达70%。中美的人均GDP相差6倍,但是人均消费相差10倍,这意味着中国的消费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过去靠投资和外贸拉动经济的时代,中国的消费占比持续下降。但是在投资和外贸减速之后,消费的占比从2013年左右开始回升,重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在2019年,得益于大规模减税降费,消费保持了稳定高增,前8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达8.2%,远高于投资增速的5.5%和出口增速的0.4%,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

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我国电影票房已经突破了40亿元,成为史上最强国庆档。而在国庆的前4天,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5.42亿人次,同比增长8.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26.3亿元,同比增长8.58%。国内消费依旧充满着活力。

未来虽然技术引进和模仿受限,但是自主创新大有可为。根据普华永道思略特发布的全球创新1000强报告,2018年全球创新1000强的研发支出总额上升了11.4%,达到7820亿美元。中国企业研发支出增长34.4%,达到600.8亿美元,增幅领跑全球。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累计研发投入3181亿元,同比增幅也达到29%。

而研发支出其实就是给研发人员发放的经费和工资,目前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高达1000万,只要愿意增加研发投入,其实就可以用好这一特殊的工程师红利,助推中国经济自主创新发展。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

过去高速度发展,房地产受益。过去中国经济的三大红利其实都是数量上的红利,比如人口红利意味着年轻劳动力数量越来越多,城镇化意味着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越来越多,而全球化助推中国外贸占全球的比重越来越高,与此相应的就是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高速增长。

为了支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货币和债务增速也保持了高速增长,而且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货币和债务增速一度超过了经济增长。

中国的企业也受益于经济和货币的高增速,规模迅速变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迅速提升。1995年,中国大陆仅有1家企业入围全球500强,同期美国高达151家企业入围。而在2018年,中国大陆有119家企业入围全球500强,与美国的121家基本相当。

同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企业的户均利润大约只有美国企业的一半,而非银行企业的户均利润大约只有美国同类企业的1/3。

而在数量发展时代,最为受益的是房地产。

未来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为王。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将迎来工程师红利、城市化以及研发创新等三大新动力的支撑,而这些全部都是质量上的红利,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人口继续从农村和乡镇向城市转移,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与之相应,我们就无需保持高货币增速,2019年以来的广义货币增速已经降至8%,仅为过去10年平均增速的一半左右。货币低增使得地产泡沫不再,2019年的全国房价明显滞涨,同时企业的扩张速度也显著变慢。

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质量明显提升。虽然2019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仅为6.3%,但是同期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8%,2019年以来沪深300指数上涨26.7%,这一表现在过去10年中也可以排到前两名。

我们相信,在三大新红利的支撑下,中国经济在未来5~10年有望保持在5%~6%左右的中速增长,再加上每年物价温和上涨2%~3%,中国GDP名义增速有望保持在每年7%~8%左右。而中国的企业盈利也有望保持在类似增幅,再加上每年2%左右的股息率,中国股市有望每年提供10%左右的回报率。

在7%~8%的经济名义增速之下,中国的企业债务融资利率有望降至5%~6%,国债利率保持在3%~4%左右,中国债市也可以提供4%~5%左右的长期回报率。

与之相应,中国的资本市场或将取代房地产市场成为未来居民财富增值的主角。理由也很简单,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体现就是企业质量的提升,而股权和债权是与企业有关的两大核心资产,最能受益于企业质量改善,而房地产的受益程度则相对有限。

我们相信,在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之下,只要我们不走货币超发的老路,以国人的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只要搞对了研发创新的方向,就必然会继续创造出财富,而财富不会消失,如果不在房地产市场中体现,就必然会在资本市场中体现。

所以,我们相信未来10年的中国经济依然充满希望,而资本市场更是大有可为。

责编:任绍敏

adl03
ad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