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链困惑何解一汽-大众采购供应体系探访侧记
来源:汽车商务网 发布时间:2024-11-23 19:37 阅读量:9113
燃油车时代,一款产品全新换代需要5~6年的研发周期。目前,有造车新势力把开发周期缩短到9~12个月hellip;hellip;主流主机厂如何应对?
汽车智能化大变革,从消费电子跨界汽车的供应商,如何适配主流车企?传统汽车供应商如何才能跟上新节奏?
10月中旬《选车网》走进一汽-大众多家供应商,与企业负责人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
立讯精密跨界及时卡位
成立 2004年的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9 月15 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成功挂牌上市,其主营业务涉及消费、通讯、汽车、医疗四大板块。
提到立讯精密或许普通消费者不熟悉,但如果说起iPhone、iwatch、Airpods,包含visionPro大家都耳熟能详,立讯精密就是上述产品的供货商。同时,得益于与Google、Amazon等巨头紧密合作,立讯精密能够接触到很多全球顶尖的技术。
来到位于昆山锦溪镇的立讯精密产业园区,《选车网》了解到立讯精密是当地最大的企业,贡献了锦溪GDP的80%。但问题随之而来,在消费电子领域发展如火如荼的立讯精密为何进入汽车领域?
立讯精密汽车事业群总经理 李晶
立讯精密汽车事业群总经理李晶介绍说:2008年立讯精密上市前考察发现,全球连接器排名前十强有九家是服务汽车产业,所以立讯精密要完成进军全球连接器市场前五强的目标就必须进入汽车领域。于是2012年立讯汽车成立并正式独立运营。
从消费电子领域跨界汽车的立讯如何卡位?李晶表示:坦率讲,2012年立讯精密进入汽车行业,当时既没有经验也没有主机厂主动给予合作机会。于是我们选择以外延为主,2018年并购采埃孚旗下一家公司拿到了进入汽车零部件的门票,同时也建立起全球化的体系能力。今年并购了德国百年零部件企业mdash;mdash;莱尼线束,通过这项合作,使得立讯在欧美汽车客户采购榜单上有了一席之地。
虽然立讯精密已经踏入汽车圈,但如何拉长产品线、扩大客户群,实现规模发展是其未来的重要目标。李晶分析说:汽车产业发展处于变革关键时期,作为消费电子企业现在还不上牌桌的话,窗口期越来越小。所以我们要尽快把产品线拉起来,目前立讯精密虽然在汽车领域的产品品类不少,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所以仍然需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例如智能底盘布局方面,目前行业只有最顶尖的企业能够吃到红利,其他企业基本都在亏钱,在该领域立讯精密同样没有进入红利期。
近些年,随着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以立讯精密为代表的一批消费电子类供应商快速进入汽车领域,但相比于更愿意尝鲜的造车新势力,主流车企略显矜持mdash;mdash;目前立讯精密已经进入一汽-大众采购供应体系,相信未来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科博达树立转型标杆
与立讯精密不同,早在17年前浙江科博达工业有限公司就成为了一汽-大众的供应商。
2007年12月,科博达为一汽-大众奥迪A6车型开发的HID-600氙气灯电子镇流器获得德国奥迪认可,正式配套一汽-大众。后期科博达陆续开发了燃油泵控制器、空调鼓风机控制器、氛围灯、USB、智能灯Smartlight等多个产品装配一汽-大众不同车型上。
科博达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邱晓荣
作为本土供应商,科博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大众集团的帮助和支持。科博达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邱晓荣告知《选车网》:在2020年以前,南北大众是科博达的单一客户,营业额占比达到70%~80%。2017~2018年科博达客户数量逐步增加,成为宝马、奔驰、雷诺、福特、日产的配套商,2019~2020年间接触国内造车新势力和特斯拉。
科博达客户资源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加速发展。邱晓荣介绍说:科博达与一汽-大众合作做早主要集中灯控领域,目前正在洽谈智能化的产品,比如智驾系统、智能座舱等。科博达希望利用技术的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为一汽-大众在智能汽车方面创造更多价值。
与新入局的消费电子配套商相比,科博达的优势在于其提早进入了主流车企的核心圈,获得了与主机厂的同步合作开发的权限。邱晓荣提出:国内供应商要与大众集团同步开发汽车零部件必需具备通信资格。否则就只能做内外饰件和简单的、无功能驱动的控制器。科博达作为少数几家具备通信资格的零部件配套商,必需积极投入研发跟上主机厂的步伐,通过技术积累为主机厂提供更多价值。
在不断创新技术的同时,科博达还把与造车新势力的合作经验分享给主流车企,促进技术交流和实现共同进步。产品技术创新升级换代,让科博达作为一汽大众的传统供应商提供创新技术的新产品,而客户范围的扩大,让它成为一汽大众了解掌握造车新势力理念的重要通道。
汽车产业链如何吐故纳新
燃油车时代,一款产品全新换代要有5、6年的研发周期。有媒体报道说,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品牌把开发周期提到了36个月。但这显然还没有到达极限,造车新势力目前已经把周期提到9~12个月。
或许多数人较为疑惑,传统车企研发周期为什么特别长?《选车网》通过实地走访、与主机厂代表沟通了解到,以严谨著称的德系车企从供应商筛选到零部件上车有一套非常规范的流程。
一汽-大众生产材料采购部部长 程小锋
一汽-大众生产材料采购部部长程小锋介绍说:大众体系对于新晋供应商有严格的筛查标准,包括过程质量控制、设计技术能力、同步开发能力,乃至财务水平、健康状态,在环境环保、人员用工等等。通过筛查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后,一汽-大众会将技术标准、要求给到供应商,双方共同探讨技术方案。接下来就是较为漫长产品验证周期,包括材料准备、单个零部件性能耐久试验、零部件与整车匹配试验,行驶里程超过百万公里,大概需要1~2年时间。以车门铰链为例,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关键,如果在车的碰撞情况下打不开,对乘员来说就是致命的,因此至少要经过超过10万次耐久试验。
《选车网》提问道:部分造车新势力会把很多原本需要纵向开展的试验并行开展,主流主机厂为何不采取这种试验方式?
程小锋回答:试验并行开展有利有弊。好处是大大节约开发时间,弊端是如果在试验过程中零部件一旦出现问题,所有的过程都需要返工重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一汽-大众研发工程师团队在提升效率和成本优化方面始终在不遗余力地进行改善工作,但改善必须把握一个重要原则:手段可以变但环节坚决不能节省,品质和安全永远是一汽-大众坚守的底线。
在吸纳新供应商方面一汽-大众有哪些良策?程小锋回答:30多年来,一汽-大众采购供应模块形成了完善的体系能力。宏观上,采购供应模块根据企业战略和产品战略制定了详细规划。具体环节上则会把整车拆解为超过1500个总成零件,再将1500个总成零件分为300~400个门类称之为材料组,材料组会安排专门的采购员进行管理。采购员对每个材料组所在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内新供应商,以及该供应商的创新领先技术了如指掌。此外,采购员还需要了解竟品和市场变化。
显然,普通消费者看到的是造车新势力大干快上不断推陈出新,传统主机厂似乎动作迟缓。然而,这背后真实的原因是,技术积累、市场经验更加丰富的主流主机厂并非排斥创新技术,而是从对用户生命安全负责的角度出发,运用自身的体系能力对新技术进行更加稳妥的检测和试验,以保障技术应用到产品端万无一失。
面对汽车产业格局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产业链如何调整应对?《选车网》通过走访一汽-大众采购供应体系找到了答案。
主机厂作为龙头,一汽-大众通过加快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强化与供应商的协同关系、推进供应链多元化和分散化、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以及推动供应链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措施积极应对,从而保证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一汽-大众带动下,以伟巴斯特、科博达等传统零部件企业跟上智能电动化转型升级的步伐,利用多年积累的创新技术为主机厂赋能,通过同步开发在效率和成本方面选择最优解决方案。以立讯精密、美的威灵为代表的强新供应商也正在利用自己在各自领域的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到智能汽车的大环境中来,然而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比较高,既需要多年的技术积累,也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实力支持,原因是汽车零部件的各项标准远远高于消费品,因而需要3~5年的长周期耐久性试验,这对于从消费电子领域进入汽车行业的零部件企业来讲是较大挑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