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人才东北首先要拉动经济增长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7-06-14 17:00 阅读量:11502
人才流失是经济衰退的结果,要留住人才首先要拉动经济增长。
新近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东北地区吸引大学毕业生难。近三年来东北区域经济体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同时东北地区高素质人才的流失比较严重,人才流失是东北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作用越来越不显著,经济总量从1980年代初占全国的13%降至2007年8.77%的历史低点,2005年以后,中国启动振兴东北计划,东北经济总量占比提高至2012年的9.45%的阶段性高点。2013年以后,东北经济又全线失速,2014年全国GDP增速最低的五个省份中,东北三省均在其列,东北地区GDP平均仅增长了5.9%,远低于东部的8.1%、中部的8.9%、西部的9.1%。有媒体还披露,2010年以来,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经济增速数据严重注水,近两年因挤水分,东北经济数据出现断崖式下跌。
经济不景气让就业市场承压,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并不意外,考虑到高校就业率的注水情况,东北大学生就业形势可能比表现出来的更不乐观。这种压力迫使大学生迁移至其他省份就业,呈现高素质人才流失的状态。
人才流失是经济衰退的结果,要留住人才首先要拉动经济增长。那东北的经济为什么不行?回看东北经济形势最好的2010年时的数据,辽吉黑的第二产业同比增速分别为26%、27%和28%,全面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18.7%和18.6%,而东北的第三产业分别为16.3%、12.9%和14.5%,反而低于长珠两地的16%和20%。这直接反映在东三省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辽宁的二、三产业GDP比值在东北振兴计划以后触底反弹,出现了全国少有的第三产业相对衰退的现象。
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东北地区以国企占主导的经济体系。首先,民营企业特有的活力不仅拉动了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也贡献了绝大多数新增的就业岗位,繁荣的城市经济,是过去几十年以来中国经济故事的基础。而东北国企负担重,承担吸引人才重任的民营企业壮大的阻力很大。缺乏相应的工作岗位,何谈吸引人才?
国企主导经济的另一副作用是干扰了人才的激励机制。正常的企业聘用员工,只问能力、不问出身,能者高薪,少数企业任用私人,也很快会被市场淘汰掉,人才在这种激励机制下,能发挥作用,也可以获得应有的报酬。但很多国企的特色是所有者缺位,凭关系拿钱购买体制内岗位在东北广泛存在。体制内身份对单位资源的支配性地位,也强化了东北的官本位思想,进一步挤出有能力、想凭本事吃饭的人才。
由此可见,东北破局人才流失的关键在于打破体制对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桎梏,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降低国有成分的市场份额,活跃民营经济。道理并不新鲜,也不难理解,关键在于怎么做。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印发《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鼓励援助方输出成熟的园区管理经验,选派干部到园区任职、挂职。如此,既能吸引先进的管理经验,较快地提升地区市场化水平,也可以直接改善经济与人才流动的不良趋势。这一思路值得东北地方政府认真考虑。
□聂日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