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重庆热线 > 新闻中心 > 重庆教育 > 正文

清华教授谈“四化”融合 智能新技术是关键

   来源:重庆热线    发布时间:2016-12-27 22:08   阅读量:7930   

12月26日下午,《新技术推进“四化”融合》主题报告在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委会主任邓志东,围绕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在大数据驱动下,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业作为新动能,推进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等问题带来他的思考,并与参会嘉宾对话交流。

专家: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基础和关键

“智能新技术是推进‘四化’融合的核心。”报告中,邓志东从回望历史:新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四化”融合的现实挤压与困境、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等4个层面切入,强调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业的动能作用。

随着AI与机器人、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与区块链等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开始扮演着基础性、关键性和前沿性的核心角色,“弱人工智能+”已成为加速产业发展的前沿核心技术,正处于爆发期。“采集与喂食的大数据越多,越能获得更好的感知直觉。”邓志东说,专有大数据是人工智能产业制胜的基础和关键。从已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语音识别、人脸(语音)支付、聊天机器人,到AlphaGO、图像识别无人驾驶、认知商业等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领域,大数据感知智能都在背后扮演着重要角色。

重庆:制造业“十三五”基本实现数字化生产

上个月,重庆出台了《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智能制造工程。这个方案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重庆到“十三五"末取得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重大进展,其中还重点提到“完善和丰富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

重庆市经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赵斌介绍说,重庆将通过搭建智能制造的基础体系,实现包括装备、产品、企业等在内的制造业信息数据适时交换、智能管理、及时更新,做到互通互联,推动传统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在“十三五”基本实现数字化生产。同时,促进制造业做到三降两提升,即产品的研发周期要缩短,产品的不合格率不良率要降低,生产的运营成本要降低;提升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l03
ad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