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重庆热线 > 新闻中心 > 重庆新闻 > 正文

从救助到守护,王健坤用科技与机制为野生动物筑屏障

   来源:重庆热线    发布时间:2025-07-23 10:04   阅读量:13539   会员投稿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石河子市的广袤荒原上,王健坤(化名)的身影总是与野生动物的命运紧密相连。在这五年时间里,他搭起了一座生命驿站,让800余只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重归自然。此外,他不仅是救助者,更是创新者和制度建设者,用科技与机制的双重力量,改写了野生动物救护的行业范式。

2020年,王健坤在救治一只翅膀骨折的红隼时发现传统人工观察无法准确掌握猛禽术后恢复情况。于是他联合技术团队研发了红隼健康监测系统,通过植入芯片,结合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实现对伤病猛禽的实时追踪。当监测对象出现异常运动模式或气压值波动时,系统会自动触发光电传感器采集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这种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救治成功率。不仅如此,这套系统还有节能设计,通过分析鸟类振翅频率与气压变化的关联,系统能自动判断是否处于有效监测时段,避免了传统设备24小时持续工作的能耗问题。

从救助到守护,王健坤用科技与机制为野生动物筑屏障

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王健坤深知不能仅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他推动建立的救护中心,不仅承担救治功能,还兼具疫源疫病监测和科普教育职能。据悉,在中心400余亩的园区内,设置了猛禽康复区、小型兽类观察区等功能模块,配备X光机、恒温保育箱等专业设备。此外,王健坤也积极参与推动《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的地方化实施,针对山区、林区等特殊区域提出流动救护站建设方案。这些努力使得八师石河子市的野生动物救护工作,从最初的零散救助发展为覆盖监测、救治、放归的完整链条。

五年前机构改革转岗时,王健坤从未想过自己会与野生动物结下不解之缘。从最初面对受伤红隼的手足无措,到如今已经带领7人团队年均救助250余只动物,他见证了太多生命的奇迹。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野生动物保护行列。当每个生命都被温柔以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这也正是王健坤所希望看到的。

在未来,王健坤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守护着这片荒原上的每一个动物。这种守护,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生态文明最质朴的践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l03
ad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