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证“免考包过”?马上消费金融为您揭穿骗局本质
来源:重庆热线 发布时间:2025-10-31 18:19 阅读量:19573 会员投稿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提升,考取驾驶证成为不少人的刚需,而人们“图省事、盼快速拿证”的心理,也被不法分子利用。近期,多地曝出“驾驶证免考包过”诈骗案件,骗子以“有内部关系”“无需考试轻松拿证”为噱头,让不少人既损失钱财,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马上消费金融结合相关案例,清晰拆解骗局逻辑,为公众提供防范参考。
云南的何女士经营着一家宾馆,某天,一名自称驾校教练的朱某前来投宿。住宿期间,朱某向何女士及另外3人推销“摩托车驾驶证代办服务”,声称“只需缴纳1000元、提供个人照片,不用考试就能到驾校办理驾驶证,100%免考包过”。
何女士等人信以为真,当场每人向朱某预付500元定金。随后,在朱某的要求下,4人分别骑上三轮摩托车采集影像,用于“办理驾驶证备案”,朱某又以“办证工本费”为由,向每人额外收取100元。可此后,何女士等人不仅没收到承诺的驾驶证,连朱某的联系方式也彻底失联。意识到被骗后,4人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很快抓获违法嫌疑人朱某,追回被骗的2400元资金。经查,朱某对虚构“驾校教练”身份、骗取钱财的行为供认不讳,目前已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同样因轻信“免考拿证”的张某不仅没拿到合法驾驶证,还因违法驾驶面临处罚。2024年,张某因“不擅长操作电脑、识字不多”,担心无法通过驾考,看到“无需考试即可办理驾驶证”的广告后,花费1.1万元购买了一本B2驾驶证。
不久后,张某驾驶车辆在个元二级公路上行线K43处被民警拦下,原因是车辆超员。民警核查驾驶证时发现,该证件的文本格式、字体、颜色与公安机关核发的正规驾驶证存在明显差异,涉嫌伪造。经进一步核实,张某并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所持证件为假证。
最终,张某因“使用伪造机动车驾驶证”“无证驾驶”“超员驾驶”三项违法行为,被依法处以罚款4200元、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假驾驶证也被现场收缴。
马上消费金融结合上述案例及全国多地类似案件,可将“驾驶证免考包过”诈骗归纳为两类核心套路,每一步均精准抓住受害人“怕麻烦、存侥幸”的心理:
第一,“熟人式”近距离诈骗,降低信任门槛。此类骗局以朱某案为典型,骗子通过线下接触虚构“驾校教练”“车管所工作人员”等身份,利用“上门服务”“本地办理”的便利性获取信任。他们通常不急于索要高额费用,先以“定金+小额工本费”试水,再通过“采集影像”“填写资料”等看似正规的流程,让受害人误以为“手续正在推进”,待收取费用后便失联。这种“低额起步、流程造假”的方式,对缺乏驾考经验、注重“便捷性”的人群极具迷惑性。
第二,“高价买
证”型诈骗,埋下违法隐患。张某案则属于此类,骗子通过网络广告、线下传单等渠道,宣称可办理驾驶证,无需考试,交钱即可拿证,针对“担心考试难度大”“急需驾照用于工作”的人群。受害人支付高额费用后,拿到的多为伪造证件,这些假证虽外观相似,但在公安交管系统中无任何备案,一旦上路行驶被查,不仅证件会被收缴,还将因“无证驾驶”“使用伪造证件”面临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若引发交通事故,还需承担更严重的法律责任。
针对此类诈骗,马上消费金融结合公众财产保护与法律风险防范需求,总结出三项核心防范要点:
第一,明确“驾考无捷径”,拒绝“免考包过”承诺。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民取得驾驶证必须经过“培训学习—科目考试—身份核验”等流程,每个环节均需通过人脸识别、指纹验证,全程录像存档,不存在“内部关系”“代考免考”的可能。凡是宣称“不用考试就能拿证”“交钱就能过”的,均为诈骗,切勿因“怕麻烦”“想走捷径”轻信。
第二,选择正规渠道报名,核查机构资质。如需考取驾驶证,应通过线下正规驾校、官方合作平台报名,核实驾校的《营业执照》《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确认其具备合法培训资质。缴费时需索要正规发票,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培训内容、费用明细、考试安排等条款,避免通过“个人中介”“网上陌生账号”办理,减少资金与信息泄露风险。
第三,遇可疑情况及时核实,留存证据维权。若收到“免考拿证”的推销信息,或对驾考流程存疑,可通过“交管12123”APP、当地车管所电话查询官方政策,切勿听信陌生人的“口头承诺”。一旦发现被骗,需立即收集“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对方身份信息”等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若不慎使用假证被查,应主动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情况,避免因“隐瞒被骗事实”加重处罚。
当前,驾考需求持续旺盛,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从“线下揽客”到“线上推广告”,从“小额定金”到“高额买证”,核心始终是利用公众的“侥幸心理”。马上消费金融在此提醒,驾驶证不仅是驾驶资格的证明,更关联着道路交通安全与公共利益,只有通过正规培训、凭实力通过考试,才能真正掌握驾驶技能,避免因“轻信骗局”既失财又违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重庆新闻摘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