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来源:证券之星 发布时间:2025-02-17 18:44 阅读量:13302
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全面部署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能源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明确发展目标,锚定 2027 年关键节点
《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7 年的总体目标: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要实现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显著,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达成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具体而言,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需与下游需求实现基本匹配,成功培育出 3 - 5 家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在产业体系完善上,产业主体集中、区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标准体系、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更加健全。同时,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新型储能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显著提高,热滥用和过充电不起火、不爆炸,全生命周期安全水平加快提升,产品与技术多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好满足电力、工业、能源、交通、建筑、通信、农业等多领域应用需求,为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聚焦技术创新,推动多元技术发展
《方案》强调面向中短时、长时电能存储等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加快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如在锂电池领域,加快长寿命高容量先进活性材料技术、高效补锂技术攻关,发展高附加值辅材产品,重点布局大容量高安全储能电池、高功率高能效电池、储能用固态电池、全气候长寿命电池等先进储能型锂电池产品,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另一方面,推动超级电容器、铅碳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开展液流电池电堆、双极板、电解液、离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技术攻关,提升液流电池能量效率、系统可靠性、全生命周期经济性 。此外,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提升技术经济性和系统能量转换效率;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鼓励结合应用需求开发多类型混合储能技术,支持新体系电池、储热储冷等前瞻技术基础研究。
优化产业布局,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产业布局方面,《方案》支持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呼包鄂地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地聚焦新型储能领域,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战略引领、创新驱动、专业赋能的产业发展格局。鼓励储能电池及关键材料企业向可再生能源富集、矿产资源充足、运输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丰富的区域聚集,引导各地区科学有序布局新型储能制造项目,依托研究机构开展行业运行监测预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拓展应用领域,推动多领域融合发展
在应用拓展上,《方案》面向多领域推动新型储能配置。面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通信基站、工业园区、工商业企业、公路服务区等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高和用电量大的用户,推动配置新型储能;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推进新型储能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应用;依托 “光储充换检” 综合性充换电站建设,发挥新型储能在车网互动等新模式中的支撑作用;鼓励城镇供热合理配置新型储能。
强调绿色发展,完善相关标准和体系
《方案》重视绿色发展,支持新型储能上下游企业优化用能结构,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在制造端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研究制定全产业链能耗计量、碳排放核算评价规范,研究建立储能电池 “护照” 制度,加快建设新型储能产品溯源管理体系和碳足迹认证体系,推动与国际规则互通互认。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重庆新闻摘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