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教育:一个武大博士的教育梦
来源:北方网 发布时间:2017-11-12 16:09
刘大炜:从武大记忆协会到高能教育,一群学霸的筑梦之路
ldquo;用功学习,考入名牌大学,再继续努力进修,毕业后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rdquo;
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理想的人生规划,而刘博士正是这样一位完成了最正确人生规划的人:三个月准备并考上研究生,一个月考上博士。
而这位属于武大王牌专业水利工程的博士,却在最后一个路口做了个让身边人都难以置信的决定:跨行投身于教育行业。
放弃被无数人羡慕的似锦前程,而选择纵身一跃,扎进一片深不可测的未知海域。这仿佛是一个完全看不到胜算的豪赌。
从学习的苦行僧到最早的一批记忆大师
ldquo;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我天赋异禀,在求学之路上一直顺风顺水,其实在侥幸进入武大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人们眼里的ldquo;学渣rdquo;,而真正从苦学变成学霸,更是加入记协之后的事情了。rdquo;谈起当年的学渣经历,刘博士显得非常从容没有丝毫避讳。
记忆法从国外引入中国大概是2006年的事情,最初的呈现方式是在世界记忆锦标赛,那时候的记忆法完完全全是竞技性的,使用范围的局限,让它的存在理所当然被压缩在一个非常小的圈子里。在这样的环境下,直至2011年,整个中国的记忆大师也不过二三十人。
而考研的那段经历让我备受启发,也是我第一次把真正把记忆法运用到考试里。
当时我刚拿到记忆大师称号从广州回武汉,而那时距离考研的时间已经不到3个月了,有过考研经历的人应该都能够懂得这是个怎样的概念,而此时的我作为一个记忆大师,如果考不过,那得多丢人啊?
理性告诉我,此时按照传统的复习方法从头开始准备是不现实的,别无选择的我只能尝试将记忆法转换到学习上。当时流行一句话:考研就是考英。解决了英语的问题,其他的就都好办了。考研单词大概有5000个,我把一些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就开始了实践,最开始还有一些不习惯,慢慢的我发现只要稍加调整,就能很高效地记住它们,在此之后我又进行了一些强化,这直接让我在后来取得了每天记忆接近1000个单词的夸张成绩,就这样经过了三个月的复习,我轻松考上了研究生,第一次尝到了记忆法在学习上带来的甜头,而这也成了后来ldquo;记忆法应试化rdquo;的雏形。
从武大记忆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到世界记忆大师金牌教练
如果说考研的成功让我看到的记忆法更为广阔的前景,那么2011年下半年则是让我更加确信了把记忆法课堂化教学的可行性。
2011年,受前会长袁文魁所托,我重回记协并担任副会长,开始负责学员的培训工作。在担任记协教练的那段时间里,我们拿下了第二十届世界脑力锦标赛的团体冠军,这是中国队获得的第一个团体冠军,当时我的四位女徒弟更是直接包揽世界女子排名的前四名,在各个项目中取得优秀排名,夺得冠军。
为了方便更多的学员学习,我们开始将记忆法的教学训练变得更加系统化,成为更科学严谨的体系。这也促成了后面我们的华中高校记忆联盟创建计划,先后帮助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创办了记忆协会。随着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到了记忆法,我们开始产生了要把记忆法覆盖到更大范围和领域的想法。
从珞珈山下的院长到被ldquo;逼rdquo;出来的创业团队
ldquo;刚开始我们只在记协内部做分享、做培训,但是慢慢很多外面的家长和企业也开始找我们,要去给他们做培训。rdquo;
因为都是从武大走出来的,我们这群武大人总会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代表着武大记忆协会,代表着武汉大学。
以前在学校里,我们被称为学霸,但是那个时候总有现成的东西供我们学习,而现在我们所尝试的都是一些没人做过的东西,我们在做教育,在当老师,孩子们的学习时间是不可逆的,容不得出错。最开始我们的学生都是身边各种关系介绍过来的,人数很少,有时候甚至是几个老师围绕一个学生转,那时候我们常打趣说自己是ldquo;武大子弟培训班rdquo;,而后来随着效果越来越明显,更多的家长通过转介绍把孩子托付给我们,这让我们更加清楚所肩负的责任。
他们已经在这条路上坚持了七年,从最初的如履薄冰到现在的踌躇满志,他们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记忆法在为学生带来的进步效果,也许正如刘博士所说的那样: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