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层公务员的自白:辞职了我还能干什么
来源:营口热线 发布时间:2018-01-10 12:25
2015年,我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西南某乡镇工作,成为了许多人,特别是大学生们向往的国家公务员,走上了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岗位。但是说实在的,公务员到底如何,或许只有体制内的朋友们知道。
2013年,我从专科毕业后,也曾心比天高,认为自己的能力能够获得月入五位数的工作,现实给了我一记又一记耳光。没有学历,没有能力,有的只是一腔少不更事的热情,历经挫折后,我期盼做着一份看似体面的工作,拿着一份卑微的薪资,过着所谓的“市民生活”。最终我追逐了公考大流,历经2年最终顺利登陆。
我们镇政府共有工作人员47人,其中60%年龄超过了50岁,年轻人常常是身兼数职:扶贫第一支书、办公室业务人员、政府写手,俗话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几十个区级以上部门,所有要落实的工作,都要由乡镇来完成,每逢上级考核工作,乡镇政府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各个办公室每一个人统筹安排出去迎检。今天区委办来电要数据,明天政府办来电要报表,后天民政局来电要审查。在上级部门看来,我们似乎要低人一等,稍有不周,便在检查报告里记上一笔。
公务员的收入,一直是社会上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非常敏感的一个话题。我每个月工资卡上的工资3000元、车补3500元,每个月住房公积金498元,在这个人均收入3000左右的城市,恰如其分的能填饱肚子,安分生活。
可我偏偏是个不安分的人,我想过得更好,想靠自己的力量早日筹措住进自己的家,于是错误的去投了高利贷。最终的结果,血本无归。
可笑的是,为了贪图年超40%的高利,最终血本无归,然而仅在这一年,所在城市的房价翻了倍。
投资、做生意不如买房,这句话真的没错。
想过辞职,可是我又能干什么呢?
上班三年,虽然过得不是喝茶看报的生活,但也较简单机械:到单位以后打开电脑、空调,处理日常工作,接待来访群众,解答相关问题。如果不是本办公室的业务,给他们指指路,告诉他们去哪个办公室能解决就好。不会受到刁难,不用担心被炒鱿鱼。即使偶尔受到上级刁难,最多也就是耍耍嘴皮子,骂骂了事。
这三年,能力几乎没有什么提升,人愈发变得老油条。跳出这个圈子,对我来说,几乎是这辈子不再考虑的问题。
公务员培训,首选连云港中公教育。
重庆新闻摘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