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深水区,涌入楼市的钱减少了吗?
来源:重庆热线 发布时间:2017-03-31 17:48
文丨金融之家 药糖
金融之家3月31日讯,毫无疑问,全国的楼市调控正在不断升级。但是,笔者有一个疑问,涌入楼市的钱真的减少了吗?
楼市调控全面进入深水区。截止目前,全国已有超过40个城市出台了120余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北京、广州、厦门、南京、杭州等多个热点城市,早已连续出台多项调控政策。其中,北京仅在短短10日内密集出台9次房地产相关政策,被誉为全国房地产调控标杆城市当之无愧。也由此可见,政府严厉调控楼市的决心坚定,行动起来也是雷厉风行。
常理推断,在如此高强度大规模的调控攻坚下,流入楼市的市场资金会逐渐较少。但是笔者深入分析发现,现实并不是!自去年开启楼市调控以来,涌入楼市的大量资金并未止步,甚至有大步向前赶超历史之势。
先从最贴近居民生活的个人住房贷款说起吧。截至3月30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年报悉数亮相。可喜的是,4家国有银行净利润保持了增长态势,资产质量也呈现向好趋势。四大行日均进账20.9亿元,仍是中国吸金能力最强的企业。扎眼的是,在当前备受瞩目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方面,以上四大行平均增幅近三成。
具体来看,截至去年末,工商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较上年增加7000亿元,增幅为28.8%;建设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较上年增加8117.52亿元,增幅为29.26%;农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较上年增加6329.52亿元,增幅为32.8%;交通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较上年增加1659.23亿元,增幅为27.45%。其中,农业银行去年新增住房按揭贷款创历史新高,增幅也在四家国有银行当中居于首位。
据银行人士透露,个人按揭贷款投放仍是2017年信贷投放的重要方向。但是在投放贷款时,会注意支持居民个人住房合理的信贷需求,抑制炒房炒楼行为。由此可见,虽然楼市调控不断加码,但个人住房贷款并未受到严重影响,笔者也因此大胆推测,2017年个人住房贷款很可能有增无减。
接下来看一下当前房企拿地的真实情况。与楼市调控的冰冷监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土地市场热度不降反增。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全国50大热点城市合计出让土地金额为5885.8亿,同比上涨59.6%。从全国看,武汉等19个城市土地出让金3个月超过百亿元。而且,与2016年同期拿地最多的20大房企相比,2017年拿地最多的20大房企拿地总金额超过3030.63亿,涨幅为75%。
从全国范围来看,笔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重点调控的城市,土地市场反而更加热闹。下面带大家看一下几个代表城市的具体情况。
3月28日下午,北京位于密云、台湖的2宗含自住房地块进行竞拍,现场气氛激烈,10分钟内举牌次数已经超过50轮,其中台湖地块以溢价39.8%的价格成交。3月30日,北京市3宗商办用地竞拍现场,房企高价抢地现象层出不穷,丝毫无惧3月26日刚刚出台的史上最严商办调控政策。
3月29日,广州位于白云、海珠和增城区的9宗地块进行拍卖,拍卖现场数十家房企展开激烈争夺。其中,时代地产以55437元/平方米的楼面价竞得海珠区广纸轻工地块,总价约20.4亿元,溢价率高达219%!
此外,作为房价飙升代表的上海,土地竞拍现场同样热闹非凡。3月29日当天,分别于上、下午各高价成交一宗土地拍卖。
针对当前几近疯狂的土地拍卖现象,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一些企业可能预期过于理想化,高价抢地的后果并不乐观。在全国楼市调控不断加码的背景下,未来房屋销售变现是一大难题。就当前房企拿地价格推算,未来房屋售价要涨30%-50%,这些以高价拿下多块宗地的房企才能获得合理利润。但在楼市监管趋严的预期下,房价大概率会先降温再平稳回升,想要涨价30%-50%并不容易。
笔者通过对房企拿地现象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房企对于拿地的态度开始呈现分化:当前疯狂抢地的多为中小房企,千亿级大房企反而对拿地坚持谨慎态度。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曾公开表示,房地产行业风险已经很大,融创中国已于去年10月开始停止在公开市场拿地。万科董秘朱旭也表示,过去一年,房地产市场繁荣的背后隐忧浮现,快速的发展其实并不利于房地产的健康发展。
中国楼市当前“越压越旺,越涨越买”的脾气,跟中国股市“越跌越卖,越涨越买”的势头日益接近,而中国经济增长何时才能回归价值投资的本质,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难题。
责任编辑:刘信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