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英苗助学要么不开始,要么一辈子
来源:和讯 发布时间:2017-06-28 17:07
“听说你们今年要来,他从年初的时候就开始准备这些鱼了。”昏暗的厨房里,王文艾的妻子从冰箱里翻出一盘当地特色的酒糟鱼,“但是他没有腌好,这几条鱼下锅以后肯定是要碎的,不好看。所以他一直不好意思拿出来给你们吃。”
王文艾是芳武小学唯一的老师,这间已经破败不堪的宿舍,也是他的家。
走进厨房,一张简易的木桌子上放着几个缺了口的瓷碗,下面堆着一袋小土豆,几根葱,正在锅里给英苗义工们准备的酒糟鱼,是他家里唯一还能拿得出手来招待客人的食物了。
英苗义工邓华第一次走进王文艾的家,抬头就看见破了无数个洞的屋顶,瞬间泪水就在她的眼眶里打转。
“王老师不是这个寨子的人,他的老家在山那边呢!这个房子本来是师生宿舍,后来年久失修,越来越破,也没人住,就他一个人住在这儿。这天要是下雨了,他们家就漏雨厉害,好多年了,也没钱修。”说起王老师,寨子里的村民满是敬意和酸楚。
1996年,王文艾从贵州凯里师范毕业,从山的那一面来到芳武小学。“开始来的时候呢,那时候这里条件也是非常的艰苦,因为教学楼也是木房子很陈旧,宿舍楼当时都还没有,电灯也没有。我就一个人坐在那里,就着蜡烛,备课、批改作业。”
那时芳武小学还有12个老师,后来一个一个地离开了这里,到2012年,这里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如果当初有选择的话,我肯定会找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工作。可是生活没有如果啊,要么不开始,要么就是一辈子。”
20年,他就在芳武小学一直这么坚持了下来。妻子,大女儿王霞,还有刚八个月大的小女儿,前段时间老父亲年纪大了,没人照顾,他也把他接过来一起住,一家五口,就在芳武小学那间漏雨的校舍里,一起坚守。
“那天六一儿童节,王霞和我说,妈妈,明天我也表演节目,会穿漂亮的衣服,你可以来看吗?”王文艾的妻子和英苗义工说起这件事,还有点哽咽,“我说不行啊,山上的那些弟弟妹妹的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我要回去给他们过节。”
“把王老师家的房子修一修吧。我们既然来了,总要为这位好老师做点事。”邓华的提议得到义工们的响应。
第二天天还没亮,七位村民和两名英苗义工就开始往王文艾家运送瓦片、木条等材料。当天下午,王老师家的房子就修好了。看着自己焕然一新的家,王老师的眼睛里闪着泪光,“这房子修好了,以后下雨就再也不用担心了。”
还记得那张有个小女孩抱着木杆望着天边彩虹的照片吗?照片上的小女孩叫张应婷,正在芳武小学上一年级。
那天,她坐在高高的石柱上,抱着木杆,两眼一眨不眨地望着天边的那道彩虹,“爷爷奶奶说爸爸妈妈在很远的地方打工,我不知道那是哪里。坐在这里,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说不定能看到他们。”
她活泼开朗,在英苗义工到达的那天晚上,就是她最早看到了天边的那道彩虹。
父母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张应婷成了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两年前,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她就是不肯来。王文艾急了,每天上完课,连饭都不吃,直接就跑去她家。“我和她说,只有她读好了书,上了大学,以后就能去看爸爸妈妈。要是不读书,就只能一辈子待在这个村子里了。”
“六七岁的孩子不知道读书,走出农村是什么意思,但是她想爸爸妈妈啊,一听我说能走出大山去找爸爸妈妈,她就同意了。”
现在,张应婷很喜欢上学,学习成绩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芳武小学的每一个孩子,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王文艾,用自己的所学,用自己的心血,用自己的坚守,努力帮助这些孩子们,实现他们的梦想。
小小的芳武小学里,现在有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个年级各一个班,一共39名学生,从语文、数学到体育、美术、音乐,一科都没落,王文艾都给他们安排到每天的课程表里。
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在每个班里培养小助手,每天他上完课之后,就让小助手在班里教一些生字或领读,把孩子们在学校的每一分钟都好好地用来学习知识。他知道,知识是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唯一机会。
“很多学生考上了大学,每年过年过节他们回家,都会到学校的操场上打打球,顺便来看看我。那时候还挺高兴的。他们终于能走出这个小山村,去看更大的世界。”
才四十多岁的王文艾,脸上已是满经风霜,苍老黝黑。对芳武小学的孩子们来说,王文艾就像天边的那道彩虹,彩虹的这头是芳武,那头就是那个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