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成商业银行零售转型突破口线上线下共同发力
来源:中华网 发布时间:2017-11-13 08:22
得零售者得天下。风险小、回报高的零售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必争之地。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银行业的零售转型,已成燎原之势。
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的智能化转型,目前是各家银行共同的方向:线下推广智能网点,线上实现开发流量入口,将个人业务迁移到智能设备上。在此背景下,在渠道、服务智能化转型的同时,零售业务的产品也成了能否突出重围的关键之一。
始于2016年的平安银行零售转型至今已一年有余,而该行新任管理层上任则刚好时满一年。经过一年的全力转型,该行零售业务规模和贡献度不断提升。2017年前三个季度,平安银行零售营业收入335.99亿元,同比增长38.03%,占全部营业收入的42%;净利润125.06亿元,同比增长94.15%,占全部净利润的65%。此外,该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1.02万亿元,比上年底增长28.07%,零售客户数(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达6574万户,比上年底增长25.48%;零售存、贷款余额比上年底分别增长21.18%、38.12%。
在11月6日的零售金融开放日上,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零售业务今年前三个季度的转型表现,在平安银行内部、平安集团,都比较满意。”但他同时强调,目前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短时间的快速发展不难,难的是长期、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为此,平安银行公布了零售转型的方向:依靠大数据算法、人脸识别等技术,和中国平安的渠道优势,通过大额零售信用贷款“新一贷”、信用卡、汽车金融三大“尖兵”,形成零售转型的突破口。
零售转型一周年
2017年前三个季度的业绩,也是平安银行管理层任职一年的成效小结。2016年年中,平安银行提出全力转型零售的策略。10月,平安银行前董事长孙建一、前行长邵平双双请辞,平安证券原董事长谢永林、平安证券原总经理杨志群、平安证券原副总经理郭世邦悉数重返平安银行,分别出任平安银行董事长、平安银行常务副行长、平安银行董事长助理。
在商业银行零售转型的过程中,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的使用十分重要。如同处深圳的招商银行,继2016年推出智能投顾之后,近期又将人工智能向手机银行全平台延伸。平安银行新管理层上任后,也提出了科技引领、向智能化迈进的零售转型方向。
进入2017年下半年,平安银行在此方面动作频频。2017年8月,平安银行对口袋银行升级改造,整合原有的平安口袋、信用卡等三大APP,重新整合用户数据,以信用卡APP统一的用户入口,归集贷款、理财、信用卡、支付等多种业务功能,引入了保险、证券、信托等产品和服务。
线下的智能化改造、升级也在同步进行。今年8月,该行第一家零售新门店在广州正式开业。有别于传统网点,客户在这里可以一站式办理银行零售业务以及综合金融业务;构建以“智能化+O2O+客户体验”为核心的服务体系;贷款业务也可通过技术手段集中风险审核,后台人员能与客户远程面对面地交流,其汽车金融业务整体系统自动化审批占比达60%。
“对线下网点进行改造,新开的网点都必须用新软件,借助智能客户,让客户无感办理业务。”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说,通过嵌入智能化、人性化的配套设备,还形成线上线下互联开放的服务平台。
“零售业务向线上转移的时候,银行确实没有流量。”蔡新发说,该行的做法是,通过移动、社交、产品等三大突破口,做好移动端、嵌入其他生活及金融服务,实现客户流量导流,由于利用了科技手段,使得运营成本下降,可以通过理财产品收益高于同业的方式,把产品打通,形成产品优势。
信用卡+新一贷+汽车金融
不过,平安银行零售的拳头产品还不在此。不同于招商银行以财富管理为特点的零售银行转型,平安银行将以信用卡、新一贷、汽车金融等信贷产品,作为该行“大零售”转型突破点,该行将其称之为“三大尖兵”。
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新增发卡990.97万张,同比增长54.81%,其中第三季度新发卡环比增长57.38%;大额信用贷款新一贷新增贷款825.57亿元,贷款余额1137.47亿元,不良率0.69%;汽车金融新增贷款795.33亿元,同比增长38.8%。
平安银行消费金融事业部总裁朱俊霞称,预计新一贷2021年新增规模将达到3600亿元。该行汽车金融事业部总裁傅忠强则称,未来三年汽车金融业务将保持年40%以上的增速,2020年业务规模实现3800亿元,成为零售的主要利润贡献者。
蔡新发称,在整个中国平安,信用卡的营业收入、利润在大零售板块占比达到40%以上。信用卡流通卡量、跨行POS份额、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均位居股份制银行前列,获客成本也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一整套的风险管理体系支撑。”谢永林称, 三大尖兵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有力拉动了全行的收入、利润增长。零售业务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持续向好,新增不良额、不良率双降,上述三大产品迁徙率持续走低,风险预警指标趋势向好。